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2022年度《中國氣候公報》正式發布,全面分析了2022年中國基本氣候概況、氣候系統監測狀況以及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評估了氣候對行業、環境、人體健康等方面的影響。
總體來看,2022年,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暖干氣候特征明顯,旱澇災害突出,全國平均氣溫10.51℃,較常年偏高0.62℃,汛期雨季進程總體較常年偏早,但雨量強弱差異大。
環保在線梳理了整份公報,提要如下:
1、極端高溫事件歷史最多
2022年,全國極端高溫事件較常年偏多1.39,較2021年偏多1.37,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年內,有901個國家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準,主要分布在華北中東部、華東、華中和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其中,重慶北碚(45℃)、江津(44.7℃)、湖北竹山(44.6℃)等366個國家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或持平歷史紀錄。
2、沙塵天氣少,出現晚
2022年春季,北方地區共出現8次沙塵天氣過程,相較2000-2021年同期(10.7)偏少2.7次,其中沙塵暴過程1次。另,較2000-2021年首場沙塵平均出現時間偏晚16天,較2021年偏晚52天。
3、冬季北方采暖耗能下降
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北方15省(區、市)冬季采暖耗能評估結果顯示,除了甘肅、吉林、黑龍江、青海外,大部分地區地區采暖耗能較常年同期下降,其中河南、天津、河北、山東、新疆5省(區、市)采暖耗能降幅在6%到14%之間,降幅明顯。
4、全國平均植被指數達第二高值
據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植被生長季(5月到9月)全國平均植被指數(NDVI)為0.461,較近22年同期平均值偏高4.3%,與2018年和2020年并列為2000年以來第二高值。
5、大氣自凈能力總體偏強
大氣自凈能力反映了大氣對污染物的清除能力,2022年全國平均大氣自凈能力指數為3.0噸/天/平方公里,較2001-2020年平均值偏高6.2%,大氣自凈能力總體偏強。局部看,東北中南部及內蒙古東南部、河北北部、青海西南部、西藏西南部、海南西部等地的大氣自凈能力在3.6噸/天/平方公里以上,新疆西南部和中部局地、四川中部局地大氣對污染物的清除能力則較差。
6、21世紀首次出現“三重”拉尼娜
監測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持續,預計會在2022/2023年冬季達到極值并持續到2023年春季。這將是21世紀首次出現的“三重”拉尼娜現象,即連續三年冬季形成拉尼娜,影響全球多地氣候。
PS:最新消息,今年6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明顯上升,目前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據中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未來3個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將維持厄爾尼諾狀態。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出現較早,發展空間大,如發展成強厄爾尼諾,可能會帶來全球氣溫的新高峰。
拉尼娜: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表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也稱為反厄爾尼諾。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
厄爾尼諾: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范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但這個狀態要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一般情況下,拉尼娜現象是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后出現的。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