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酶聯生物研究所作者
溶膠的基本概念:
一、膠體金
即金的水溶液,它也具有一般溶膠的特性。分散體系的分類:體系就是一定空間范圍內作為我們研究對象的物質,某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所組成的體系叫做分散體系。被分散相質點的大小而改變,因此,按分散相質點的大小不同,可將分散體系分為三類。
(一)離子分散體系
指分數散相以小分子或離子狀態分散著。這種溶液具有高度穩定性,無論放置多久,分散相顆粒都不會因重力而下沉,不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二)膠體分散體系
是指分散相顆粒在1~100nm之間的分散體系叫做膠體分散系。膠體溶液外觀透明不渾濁,在普通顯微鏡下看不見它的分散相粒子,不易受重力影響與分散介質分離沉降,但其中的溶膠粒子有聚結變大的傾向,即具有聚結不穩定性。
(三)粗分散體系
分散相顆粒是由許多分子組成,因粒子較大,用肉眼或顯微鏡即可看見,不穩定,極易因重力而自動沉降,外觀渾濁不透明。
二、膠體金的一般性狀
(一)膠體金的顏色
溶膠的顏色決定于分散相物質的顏色、分散相物質的散度和入射光線和種類,是散射光還是透射光,粒子越小,分散度越高,則散射光的波長越短,對同一種物質的水溶膠來說,粒子大小不同,顏色亦不同,膠體金顆粒在5~20nm之間,吸收波長520nm,呈葡萄酒紅色,20~40•nm之間吸收波長530nm,液體為深紅色,60nm的金溶液主要吸收波長600nm,金溶液呈蘭紫色,若離心去掉較大的金顆粒,溶膠呈紅色。
(二)膠體金的穩定性
溶膠的穩定性介于小分子離子溶液和粗分散系之間,溶膠的顆粒作布朗運動,不易受重力影響下沉。然而溶膠又是不穩定體系,它的膠粒溶劑化作用很弱,總表面積較大,當膠粒相互碰撞時,有自動合并為較大、較重的顆粒傾向。膠體顆粒變大以致超出膠體范圍而從介質中沉淀出來的現象叫聚沉。影響溶膠穩定性的主要原因有三點:①膠粒間的相互吸引力。當膠粒相距很近時,這種吸引力可能導致膠粒合并變大。②膠粒及其溶劑化層(溶劑是水就是水化層)的帶電情況。一種溶膠的各個膠粒都帶有相同的電荷。同性電荷相斥,雙電層愈厚,膠粒帶電量愈大,排斥力愈大,愈能阻止膠粒合并聚結,溶膠愈穩定。③膠體界面的溶劑膜,當二固體間夾有一厚層液體時,這層液體膜有一個反抗二固體接近的排斥力。兩個膠粒要進一步接近,只有克服它們之間的溶劑化膜的斥力才有可能,因此溶劑膜的斥力是使溶膠穩定的原因之一。
(三)溶膠的聚沉現象
膠粒之間存在吸引力與排斥力這對矛盾,在溶膠顆粒帶電及溶劑化的情況下,排斥力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溶膠穩定而不聚沉。因為某種原因使溶膠顆粒帶電量減到很小甚至中和;其所帶電荷并能去溶劑化膜,膠粒之間可在更近的距離互相接近,引力成為主要矛盾,引力超過斥力時膠粒便聚結發生聚沉。引起溶膠聚沉的原因有:
1.少量電介質對溶膠的聚沉作用 少量電介質即可使溶膠聚沉,但各種電介質的聚沉能力可用聚沉值來表示,聚沉值愈小,聚沉能力愈大,聚沉值從實驗中得出如下的離子價規則:①電介質負離子對帶正電的溶膠起主要聚沉作用,正離子對帶負電的溶膠起主要聚沉作用。②同價離子聚沉能力幾乎相等,不同價離子的聚沉能力隨離子價的增加而顯著增加。電介質為什么能使溶膠聚沉呢?這是由于電介質與膠粒帶相反電荷的離子的作用,中和了膠粒所帶的一部分電荷,使膠粒電荷量減少,擴散層縮小,溶劑化層變薄,而當雙電層厚度縮至很小的溶劑化層變得很薄時,兩個膠粒間便可以更加接近即不產生斥力,兩個膠粒間因引力加大而合并的趨勢增強,甚至引力占優勢以致使膠粒聚結而發生聚沉。膠粒的雙電層結構見圖5
2.溫度對溶膠穩定性的影響 一般影響不大,當溫度升高時,吸附能力減弱,溶劑化程度降低,溶劑化層變薄,膠粒聚結,不穩定性增加。
3.濃度對溶膠的穩定性的影響濃度增大時,粒子間距離縮小,引力增加,容易聚結而發生聚沉,所以制備比較穩定的溶膠,要有一定的合適濃度。
下一篇:檢驗室儀器、設備使用安全操作規程
- 版權與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www.hezebar.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2、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3、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型號:
-
型號:
-
型號:
-
型號:SWF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