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媒體導讀】“環保執法前腳走,違規排放企業后腳就開工”的現象在過去并不鮮見。部分地區仍存在“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改不徹底等問題,其中就包括有部分違規企業擅自恢復生產。環境治理難以“一蹴而就”,這已被諸多國家的環境治理史所證明。只有嚴肅執法與綜合施策同步推進,環境監管的效率和效力才能獲得根本保障,才能有望真正消弭,環保才能少走彎路。
近日有媒體報道,從10月1日起,河北省環保部門正式啟動第二輪環境執法檢查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涉氣環境違法行為。當不少人都收拾行囊踏上旅途時,河北省的環境執法人員就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一次突擊檢查,當天,就發現有企業違規擅自恢復生產。
“環保執法前腳走,違規排放企業后腳就開工”的現象在過去并不鮮見。而事實上,就在上個月,環保部通報了近期28個強化督查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523個“涉氣”“散亂污”企業隨機抽查情況。發現部分地區仍存在“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改不徹底等問題,其中就包括有部分違規企業擅自恢復生產。
因違規排放被關停,在未整改到位的情況下就擅自恢復生產,這毫無疑問是一種頂風作案。由此也從側面反映出,環保執法不可低估違規排放企業的利益沖動和環境治理的“反復性”。因而,無論是環保督察專項行動,還是地方的常規性環保執法,都得多一點“殺回馬槍”意識,不能淪為一陣風。特別是對于十一、中秋長假,一些因違規排放在環保執法中被停止生產的企業,相關部門更要有針對性的預防監督措施,防止長假成為環保監督的“空窗期”和違規排放的高發期。
當然,在環境執法檢查專項行動過后,有企業仍敢于擅自恢復生產,除了企業的“利益熏心”,在根本上說還是后續的整改、監督出現了疲軟,導致企業有空子可鉆。而河北省執法組也認為,該企業冒用生產新型建材之名、行違法生產粘土磚之實的行為,國土部門對其有著明確的監管職責,該企業的生產現狀所暴露的不僅是企業自律的缺失,同時也是國土、環保、電力等相關部門監管不力和缺失。可見,對于這種頂風反彈現象,不僅要嚴厲追究涉事企業的責任,相關部門的失職也要一并查處。
但節假日里的環保執法不能松懈,還并非污染企業違規擅自恢復生產的全部啟示。近幾年來,從“史上嚴環保法”的生效,到中央成立環保督察組,再到地方提升環保執法的強度、增加環保執法力量的配備,都顯示出“環保”在國計民生中分量的提升,也更好回應了民眾對于“藍天白云”的希冀。但與此同時,隨著環保考核壓力的加大,也不乏一些地方在環保監管上出現片面的“一刀切”現象,過于依賴“查、處、關、停”的傳統單一路徑,不僅未能有效平衡好經濟發展、民生與環保的關系,也為一些企業的“擅自恢復生產”埋下了隱患。
環境治理關系到經濟、民生、就業等社會方方面面,這決定了需要環保部門牽頭,但卻不能只讓環保部門“單打獨斗”,相關的配套必不可少。比如,地方企業的整體排污狀況,往往與一個地方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有著密切聯系,若不能在強化環保執法的同時,助推地方產業結構的升級,那么,環保執法“走過場”、違規排放“死灰復燃”就將成為大概率事件。再比如,在關停違規污染企業的同時,也應啟動相應的就業分流機制,如此才能讓環保執法贏得大多數民眾的支持。事實上,這一點,中央政府已經注意到,如去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中央財政將拿出1000億元獎補資金,重點用于“僵尸企業”職工安置。
環境治理難以“一蹴而就”,這已被諸多國家的環境治理史所證明。強調這一點,并非是推崇將環保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的思維,而是指環境治理也得遵循規律,克制追求一時的環保政績的沖動。科學的環保監管,當是既要有查處一起便整改一起的“鐵腕”,也要有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深挖表層原因與深層次原因的智慧與擔當。只有嚴肅執法與綜合施策同步推進,環境監管的效率和效力才能獲得根本保障,而刺激“企業擅自恢復生產”的土壤與利益因素,才能有望真正消弭,環保才能少走彎路。
原標題:“污染企業違規擅自恢復生產”有何啟示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