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媒體導讀】一輪接一輪環保督查工作的相繼展開,彰顯了中央環境整治的決心。推進生態文明的建設道路并不平坦,而環境保護部同樣拿出了十二分的擔當和毅力推進全國的環境整治工作,讓“鐵腕治污”擲地有聲、不容置喙。
嚴打企業頂風作案 環保部“鐵腕治污”不容置喙
“300多萬輛車減產,相當于三千億人民幣的產值損失,局勢十萬火急。”近日,德國企業舍弗勒集團大中華區希望上海有關部門“網開一面”的求助信引起多方關注。
乍一聽,碩大的數字、巨額的損失令聞者動容,讓業界擔憂。但細究原因就會發現,求助的緣起竟是該企業的滾針原材料供應商“由于環保方面的原因”被“斷電停產,拆除相關生產設備”,如此作為難免有自食其果之嫌。而就在短短十幾個小時之后,舍弗勒又發布新聲明,表示已調動資源妥善處理供應鏈事宜,目前對生產影響可控。
然而求助信的輿情已經開始蔓延,甚至引起了環境保護部的高度關注,事件的原委也慢慢浮出水面。原來,早在九個月前,該供應商就已經接到了環保整改通知,卻置若罔聞頂風作案。所謂“十萬火急的突發事件”,不過是舍弗勒及其供應商長期以來對環境保護的漠視使然。正如環保部門所言,“這家德企在自身的環境管理中,難道真的不需要反思嗎?”
顯然,以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為由,“綁架”現行環保政策;以高額經濟損失為借口,博取社會公眾同情,舍弗勒的求助反倒像是“倒打一耙”。需要看到,盡管企業的“十萬火急”已得到消除,但環保領域的“十萬火急”卻尚未得到緩解。從華北地區近17萬平方米的巨大滲坑,到甘肅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突出……近些年來,環保壓力之大、環保態勢之峻。正因如此,從2015年底中央環保督察巡視在河北試點開始,環保問責風暴在各地掀起并覆蓋全國31個省份,已有超過1.5萬人被問責。“原來治污就像打一巴掌,這次感覺刀真的架在了脖子上。”
必須要承認,今天生態環境保護的許多矛盾,往上追溯都是經濟發展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從前過多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過多依賴規模粗放擴張、過多依賴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發展模式。于是就有一種聲音認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天然矛盾。毋庸諱言,如果將目光局限在眼前,局限在這3000億元,舍弗勒等企業勢必會付出相應代價;但如果放眼未來,將3000億元的產值放大到3萬億、30萬億,就會發現環境保護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業。反過來說,對舍弗勒而言,如今的焦頭爛額,何嘗不是在為過去的生態欠債補償,為未來的生態潛力投資?
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一直強調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由此,不能單看夸大其詞的數字就對環保舉措不管不問,不能因為污染企業的示弱求助就動搖“鐵腕治污”的初衷。而企業也應當明白,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作為,以“硬碰硬”“動真格”的決心和魄力,向一切破壞環境的行為亮劍,這絕不是戲言。
原標題:3000億損失十萬火急?“鐵腕治污”絕無戲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