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垃圾分類,這已是一個經年累月的話題,我國試點17年仍在探索,在實際操作中甚至頻遭“分類還是靠‘破爛王’、填埋時仍然‘大雜燴’”等尷尬窘境,因此有必要“老調重彈”。
前端分類與后端處置無縫銜接 讓垃圾分類不再難
垃圾圍城,來勢洶洶。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垃圾產生量與日俱增。根據環保部發布的《2016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5年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8億噸,且仍將以較高速度增長。
面對如此巨量的垃圾,我國政府一直在砥礪前行。2000年,正是世紀之交,8市被確定為全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高喊垃圾分類17年,雖然效果并不明顯,但努力的步伐并未停止。
2015年,我國明確提出“加快建立垃圾強制分類制度”的要求。
2016年,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布《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設施,強制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等主體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將垃圾分類上升至法律層面。
今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將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列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重要工作。垃圾分類被提至國家戰略層面,再度引起各方關注。垃圾分類為何推進難?如何讓垃圾各回各“家”?垃圾分類所遭遇的瓶頸在哪里?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委員會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城市垃圾處理中填埋法處理的垃圾占70%,堆肥占20%,焚燒占5%,其他(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占5%。且在大部分地區,垃圾分類并未有效實踐,分類還是靠“破爛王”、填埋時仍然“大雜燴”,各種窘境層出不窮。
不少人認為,垃圾分類難,難在民眾環保意識不強,使得垃圾分類只是紙上談兵。“意識不強”確實是一項因素,但中國環保在線認為,隨著國家的高度重視,宣傳推廣也不曾落下,前序準備工作日益完善,可以說民眾的分類意識已經有了顯著提升;破解推廣難困局,還得從實際操作入手,促進前端分類、中端收運、后端處置無縫對接。
全國政協委員王名曾坦言,在垃圾分類系統中,分類、轉運、處理三個環節本應“環環相扣”,實際上卻彼此割裂。不少民眾表示,明明已經按照標準,將垃圾分別投入分類垃圾桶了,可垃圾車一來,還是一股腦地全給打包運走了,分類的意義貌似也就不復存在。
確實,如今街道上擺放的分類垃圾箱越來越多,但垃圾分類中端及末端處理不配套,后續的分類收運車輛等配套設施嚴重欠缺,前端分類投放再也無濟于事。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面對當前處置現狀,應從終端處理環節做起,先把處理方法設定好,再去倒逼前端家庭、社區的分類環節,不失為一項可行之策。
中國環保在線認為,推行垃圾分類,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也是一項系統又長期的工作。在假設頂層設計完善、配套設施齊全、標準操作性強、民眾分類意識強的前提下,必須在各個環節上都下足功夫。既要督促民眾把垃圾從入口端分類投放,也要實現后面各環節按規則依次處理,相互銜接。
大方向已然明確,相信在政府、民眾、企業的多方協力下,我國垃圾分類的步伐一定會加快,目標一定能達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