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調節閥計算選型表與國外計算選型表
閱讀:2410發布時間:2009-9-4
比較一下我國的調節閥計算選型表與國外計算選型表,不難發現,我們的內容太簡單。不少內容都沒有納入,必然選型不當、不全面,造成“先天不足”;再就是國內調節閥標準化程度太高,以一變應萬變,而不是“對癥下藥”,予以不同對待。僅以閥的泄漏為例,用戶反映較強烈。它不僅涉及結構的選定。還涉及不平衡力計算。誰來細致的考慮呢?沒有。既然沒有,必然造成關不死、打不開、泄漏大、密封的可靠性差(開始可以,用不到多久就不行了)等使用問題。要解決它,就必須細致的考慮
它包括:
1、根據閥的關閉壓差,計算不平衡力,以確定閥結構和執行機構大小,首先保證關死需要的足夠的輸出力。
2、確定*流向以 利于密封。
3、閥的結構考慮,對大壓差、大口徑閥(如DN100的閥,△P =20MPa,其不平衡推力高達Ft=0.25π×102×20=15.7t),對結構的細致考慮十分重要,包括力平衡和耐汽蝕、沖蝕的考慮。
4、對強腐蝕介質, 節流件的耐腐蝕性能考慮,而且必然可靠,不少閥運行不久泄漏就超標,原因就在節流件被腐蝕。
5、對密封型式的考慮:
a.硬密封還 是軟密封;
b.是否需要堆焊耐磨合金,提高可靠性;
c.軟密封型式及軟密封材質。
6、泄漏等級、試驗方法、試驗壓差、驗收方法等等。
由此可見,粗糙的考慮,必然獲得粗糙的使用效果:大部份一般產品可以,所以,稍有考慮欠當和特殊場合,閥肯定用不好。
歸納起來,國內調節閥應用的主要問題是:計算、選型不全面,造成 “先天不足”;生產廠家的產品太單一,不能滿足各種需求。解決的辦法是:首先把握質量的*關(也是生產廠不重視的一關)簽訂合同關,審查所選閥真正能有效的滿足工作條件和使用要求,克服 “先天不足”;其次是生產廠生產的各種產品,尤其是特殊產品、變型產品以適應特殊場合的需求。要做到這兩點,無論選型人員和生產廠家都必須精通調節閥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