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工藝A2O+MBBR技術
工藝說明
A2O+MBBR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污水依次經過缺氧池和厭氧池,利用懸浮填料上的生物膜進行反硝化反應、降解有機物及釋放磷,然后進入好氧池,在曝氣條件及利用懸浮填料上的生物膜進行有機物、氨氮的去除,再通過沉淀池除磷,同時底部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所得沉淀污泥分離排出,處理后的污水消毒后排放。本發明缺氧池和厭氧池中的懸浮填料采用生物質原料、動物糞便及沸石混合低溫炭化處理成型,好氧池懸浮填料采用生物質原料、動物糞便及沸石混合高溫炭化處理成型,處理效果能夠達到甚至超過現有高密度聚乙烯載體填料及PPC生物載體填料,具有顯著的成本及環保優勢。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工藝A2O+MBBR技術
工藝原理
污水經管道收集首先通過格柵去除較大懸浮物后自流到調節池,在調節池中進行均質、均量處理,然后由調節池中的提升泵提入A2O-MBBR工藝設備中進行生化處理,處理后的出水進入后續低負荷混凝沉淀在沉淀池中完成泥水分離,出水最后經紫外消毒器殺菌后達標排放或回用。系統產生的剩余污泥排入污泥儲池,定期外運處理,上清液回流至調節池。為防止上清液磷的二次釋放,污泥儲池內增設有釋磷延時器,可使得污泥儲池24小時處于高好氧狀態。既延緩了磷的二次釋放,又可實現污泥減量化,還可避免污泥厭氧產生異味。
工藝步驟
1.A2O+MBBR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缺氧脫氮:污水首先進入缺氧池,利用懸浮填料上的生物膜對進水及沉淀池回流的硝化液進行反硝化反應,去除總氮,出水通過篩網攔截填料后進入厭氧池;
(2)厭氧釋磷:進入厭氧池的污水利用懸浮填料上的生物膜在厭氧狀態下進行厭氧反應降解有機物及釋放磷,出水通過篩網攔截填料后進入好氧池;
(3)步驟(2)處理后的污水進入好氧池,在曝氣供氧形成的好氧條件下,利用懸浮填料上的生物膜進行有機物、氨氮的去除,出水通過篩網攔截填料后進入沉淀池;
(4)進入沉淀池中的污水加入除磷藥劑進行沉淀除磷,同時底部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所得沉淀污泥分離排出,處理后的污水通過溢流堰送至消毒池進行消毒后排放;
步驟(1)和(2)中所述懸浮填料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
將生物質原料經破碎后與養殖場動物糞便以及沸石混合,控制含水率為10%~40%,然后壓制成板塊狀材料,80~120℃溫度下真空干燥處理得到多孔結構,然后在惰性氣氛及250~360℃溫度下低溫炭化處理成型,切塊,控制生物質原料、養殖場動物糞便以及沸石的混合比例,使成型后的材料密度為0.8~1.2g/cm3,得到懸浮填料;
步驟(3)中所述懸浮填料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
將生物質原料經破碎后與養殖場動物糞便以及沸石混合,控制含水率為10%~40%,然后壓制成板塊狀材料,80~120℃溫度下真空干燥處理得到多孔結構,然后在惰性氣氛及400~800℃溫度下高溫炭化處理成型,切塊,控制生物質原料、養殖場動物糞便以及沸石的混合比例,使成型后的材料密度為0.8~1.2g/cm3,得到懸浮填料。
2.A2O+MBBR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和(2)中所述懸浮填料制備過程中生物質原料與養殖場動物糞便混合的質量比為1:1~3;步驟(3)中所述懸浮填料制備過程中各原料重量配比如下:生物質原料20%~40%、養殖場動物糞便30%~60%、沸石20%~40%。
3.A2O+MBBR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和(2)中所述懸浮填料制備過程中的生物質原料包括農田秸稈、谷殼、木屑中的至少一種;步驟(3)中所述懸浮填料制備過程中的生物質原料為農田秸稈。
4.A2O+MBBR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質原料經破碎后的粒徑為0.5~10mm。
5.A2O+MBBR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場動物糞便優選為牛、羊、豬、雞、鴨糞便中的至少一種。
6.A2O+MBBR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填料制備過程中控制含水率的方法通過加水、自然晾曬或機械脫水實現。
7.A2O+MBBR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制成板塊狀材料的厚度為1~10cm;所述切塊是指切成長徑比為1:0.8~1.2的圓柱狀小塊。
8.A2O+MBBR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及厭氧池中懸浮填料的填充率為40%~80%,所述好氧池中懸浮填料的填充率為20%~40%。
9.A2O+MBBR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氣氛是指N2氣氛;所述高溫炭化處理的時間為2~6h;所述低溫炭化處理的時間為4~12h。
10.A2O+MBBR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磷藥劑是指聚合氯化鋁。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