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召開了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會上提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為進一步落實長江大保護方針,助力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積極探索以長江為代表的大河流域水生態綜合治理,推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由河海大學和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共同舉辦、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2019(第七屆)中國水生態大會”于9月27-29日在湖北恩施召開。論壇聚焦長江大保護與綠色發展、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河湖長制專題、環保疏浚與黑臭河流綜合治理等內容。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河海大學、武漢大學等相關領導出席了大會。
2019水生態大會現場
本次大會,環能科技全資子公司武漢環能副總經理黃世全代表公司作了《長江大保護中的控源截污案例分享》報告,報告圍繞超磁分離水體凈化技術、無堵塞曝氣生物濾池等核心技術在污水處理廠溢流截污、市政管網截污、河道生態水補給等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及工程應用做了詳細介紹。
場景一:污水廠溢流截污
成都某污水處理廠增設應急污水處理設施服務項目規模為10000m³/d,處理水質為城市溢流生活污水,主體工藝采用超磁分離+曝氣生物濾池,從立項、安裝、調試、運營、驗收,工期不超過2個月,出水水質指標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處排放標準》GB18918-2002準一級A排放標準。
成都某污水處理廠溢流截污
結合新《環保法》及其配套法規、成都市黑臭河渠水環境綜合整治的目標要求,以及新津縣“治水興水”戰略規劃要求,為控制成都某縣污水處理廠超量不能處理而造成污染的風險,在規劃污水處理廠擴建成投產運行前,采用超磁分離+曝氣生物濾池組合工藝對現有超量污水進行應急處理,設計規模10000m³/d,主要指標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污泥含水率60%以下。
成都某污水廠超量污水截污
場景二:流域活水循環
隨著杭州余杭區“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工作的深入開展,余杭區新增污水量逐年增加,采用超磁分離+無堵塞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對污水進行處理,處理規模20000m³/d,處理至一級B標后排放入河。
余杭區某泵站污水處理站
場景三:市政管網溢流截污
武漢機場河明渠上游及上游周邊市政管網多處溢流,晴天溢流水量約50000m3/d,為緩解上游溢流及下游處理能力不足的情況,決定在機場河明渠西渠鋼壩閘及附近箱涵內取污水,采用超磁分離+曝氣生物濾池就地處理后排入機場河明渠。
機場河管網溢流污水處理站
武漢黃孝河上游及江岸區市政管網內晴天時有約50000m3/d雨污水溢流。在建設渠泵站站內滯留污水進行分散處理,采用超磁分離+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后出水直排入黃孝河。出水達到城鎮污水一級B排放標準。
黃堰河2期管網溢流污水處理站
從長江大保護的大背景看,超磁分離水體凈化技術與無堵塞曝氣生物濾池技術組合具備的單元模塊化、現場組裝特點使其可以成為很多場景下的終處理處置方案,如污水處理廠溢流直排、合流制溢流污染凈化、初期雨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等。特別是在可利用土地少、工期較短、非yong久性構筑物使用占大多數的項目中,超磁分離水體凈化技術與無堵塞曝氣生物濾池組合相比其它工藝,有很大的優勢。在實際運用中,因為各自的運行工況的不同,工藝結合存在矛盾點,需要其他工藝手段來平衡,如內進流非金屬孔板格柵,適當調整工藝組合方式,可使主體工藝的能效大化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