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物(Suspended Substance,簡稱SS)是懸浮在水體中、無法通過0.45μm濾紙或過濾器的有機和無機顆粒物以及高分子有機物等組成。水中懸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標之一。懸浮物是造成水渾濁的主要原因。
懸浮物測定方法有濾膜過濾法、濾紙過濾法、離心分離法、重量法(計算法)及定性分散分析方法等。采用濾紙、濾膜或石棉坩堝、玻璃砂心坩堝過濾后烘干稱重,濾紙、濾膜的孔徑大小不同,也可能因截留量差異而會引入誤差。
比較常用的測定方法為重量法(GB11901-89標準)需要用到稱量瓶、孔徑為0.45um的濾紙及相應的濾器
測定的原理:
水質中的懸浮物是指水樣通過孔徑為0.45um的濾膜,截留在濾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體物質。我們通過用真空泵進行抽吸過濾,將懸浮物截留在濾膜上,烘干后,通過重量差的形式將水樣中懸浮物的量測出。
懸浮物測定儀是一種用于測量水或其他液體中懸浮的固體顆粒濃度的設備。它廣泛應用于環保、水利、醫藥、農業等領域,成為評估環境污染和安全生產狀況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測量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其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以下幾點是懸浮物測定儀誤差的主要因素。
樣品的取樣方式和處理方法
懸浮物測定儀通常使用體積法來測量懸浮物濃度,因此樣品的取樣方式和處理方法直接影響到測試結果的準確性。例如,在取樣時未充分攪拌樣品,或出現堵塞故障等問題,都會導致測量偏差。
測量儀器的精度及使用方法
懸浮物測定儀需要嚴格按照廠家提供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如不合適的使用方法或不正確的校準,都會導致測試結果不準確。因此,正確使用和定期維護設備都是很重要的。
測量環境的影響
測量環境也會對測試結果產生一定影響,例如溫度、濕度、光線等因素。這些環境因素不僅可能直接影響測量準確性,也可能對測量儀器本身造成損壞。
樣品中懸浮物的特征
懸浮物樣品的大小、形態、密度等特征,都可能會對測量結果產生一定影響。由于懸浮物的種類和來源多種多樣,在測試前應先處理好樣品,根據檢測要求調整懸浮物樣品的處理方法。
測量所用指標的選擇
懸浮物測定儀通常涉及多個指標,如渾濁度、色度、懸浮物濃度等。根據不同的測試需要和目的,選擇適當的指標進行測量是保證測試結果準確的重要關鍵之一。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