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有高招
作為世界上活躍的大都市之一,倫敦的活力不僅來自其繁榮的經濟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將生態的理念貫徹于現實,更是這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力量之源。垃圾處理位于城市物質鏈條的末端,也是城市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重要的一環。
在北倫敦的許多地區,人們會在社區對適合堆肥的有機廢物進行初步的堆肥處理。堆肥在環保園進行轉化,環保園也回收一些不適宜堆肥的廢棄物。
堆肥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動植物遺體和排泄物,加上泥土和礦物質混合堆積,在高溫、多濕的條件下,經過發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的一種有機肥料。
政務會收集的有機廢料被送到垃圾處理公司進行堆肥——垃圾處理公司會將回收的有機廢料送到環保園——環保園回收材料,從廢物中回收能源,把園林廢物轉化為堆肥。
日本垃圾分類法
日本利用垃圾分類法,將包括家具、自行車、大型電器、摩托車在內的“大型垃圾”集中分成一類,送到市區政府所轄的物資交換處交居民們自由交換。同時,他們又將包括菜頭、果皮、紙屑、爛布在內的“可燃垃圾”集中成一類,利用其焚燒的余熱進行發電,并為此建成了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的30座垃圾電站。
日本生活固廢管理核心的是垃圾的分類化收集和預處理。這一做法主要以個人道德標準為約束,一是有效減少了垃圾的體積;二是減少了垃圾在處置過程中人力資本的投入,提高了處置回收效率;三是通過分類,提高了垃圾燃燒熱值,降低了焚燒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德國循環經濟立法
德國是早實行循環經濟立法的西方發達國家,也是實施成功的國家之一。這才使德國的垃圾回收、再生資源利用有了實現的基礎。
環保意識已逐漸體現于德國人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在德國,家家戶戶門前都會并排放著幾個貼有不同標簽的垃圾桶,人們已經完全習慣將廚房垃圾、各類包裝材料、紙張等分類放入垃圾桶。此外,德國人還專門為白色、褐色以及藍色的各種玻璃瓶分別制作了相應的回收籍,至于一些可能會直接毒害環境的垃圾,如電池和化學制劑等,則設有專門的回收點。垃圾分類后就變成寶貴的資源,分類處理垃圾在德國已發展到產業化階段,各類垃圾處理廠生意興隆。
韓國“從量制”收費試點
首爾市自2011年起選定8個區開始針對廚余垃圾進行“從量制”收費試點。
首爾市政府提出了三種計費方式:跟一般生活垃圾一樣,由政府統一制作廚余垃圾袋,居民使用的垃圾袋越多則付費越多;在各小區設置智能廚余垃圾桶。居民在倒廚余垃圾前必須先刷卡,垃圾桶自動開啟,垃圾倒入時自動測定重量并按重量計費;電子標簽方式。即居民使用統一規定的容器排放廚余垃圾,排放時必須在容器上粘貼向政府購買的電子標簽,政府在收取垃圾的同時回收電子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