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
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
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作為綜合性能源企業的領航者
國家能源集團
2024年2月正式獲生態環境部批復
開展“無廢集團”建設試點
煤礦開采洗選出的煤矸石
火電廠發電后的粉煤灰
煤化工作業后產生的廢水
這些我們熟知的“廢料”
紛紛“變廢為寶”
集團公司聚集煤基固廢治理
探索實踐新路徑新模式
推動各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下面,請和小編一起了解
集團公司在“無廢集團”建設方面的
亮點與成效吧!
神東煤炭
· 煤矸石土地復墾探索實踐 ·
神東煤炭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為積極應對煤矸石綜合利用技術經濟難題,選擇在補連塔煤礦開展《基于無害化的矸石土地整治與復墾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項目研究,建設了補連塔(防滲)土地復墾示范區,形成了《土地整治煤矸石回填技術規范》行業標準,為煤矸石在溝壑地土地復墾提供了技術支撐,探索了煤矸石合規化、規模化、低成本綜合利用的路徑。
該項目深入開展了煤矸石性質深度表征測試、污染物析出機制分析、復墾主要危害因子及運移規律解析、深層土壤防滲層構建與深部土壤重構、沉陷區表層土壤重構、
環境監測與風險評價等技術研究,通過鋪設防滲層、煤矸石回填及碾壓、矸石注漿充填、矸石頂部及坡面進行綠化工藝,實現煤矸石回填20萬噸,綠化面積2.6公頃,并持續開展了環境影響監測與風險評估。正與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局共同開展生態環境部《關于開展煤基固廢協同生態修復治理》試點示范研究,編制《利用煤矸石實施水土流失溝壑生態環境治理》地方標準,以進一步打通技術推廣應用行政審批許可。
寧夏煤業
· 試點“內部共享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政策 ·
寧夏煤業強化危廢利用處置能力建設和內部共享,積極推進“集團內部共享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政策試點,包括共享煤制油分公司危險廢物焚燒裝置、共享煤制油分公司填埋場和煤制油渣蠟送烯烴一分公司
循環流化床鍋爐焚燒。每年節約委外處置費及煤炭采購費用約8800萬元。目前,已實施完成煤制油分公司渣臘送烯烴一分公司循環流化床鍋爐摻燒試運項目。
循環流化床鍋爐利用渣蠟等高熱值危廢,可節約大量燃料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企業生產運行成本。2024年,烯烴一分公司循環流化床鍋爐協同利用渣蠟1.79萬噸。
· “多元”煤基固廢綠色填充示范 ·
寧夏煤業依托“大宗煤基固廢協同利用與綠色充填工程示范”項目,立足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固廢利用處置難題,積極探索將粉煤灰、爐渣、煤矸石等多元固廢充填至井下采空區,在任家莊煤礦建成30萬噸/年多元煤基固廢綠色充填示范項目。
該項目通過系統遴選多元固廢、科學確定充填配比、探索適宜充填工藝(工作面懸管充填、采空區鉆孔充填、回撤通道充填、遠距離高位鉆孔充填)等深入研究,扎實開展工程示范實踐,實現能耗同比降低22%,生產成本同比降低37%,產業鏈煤基固廢利用率達96%,為煤基大宗固廢規模化利用作出了有益探索。項目自2023年6月投產以來,共充填固廢28.2萬噸,改善了區段礦壓分布,減少了采空區地表塌陷,有效地隔離氧氣杜絕火災風險,顯著提升了礦井安全環保水平。
準能集團
· 露天煤礦生態修復協同利用煤矸石 ·
準能集團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抓手,以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原則,通過技術創新、資源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優化,在開展礦區水土流失控制、生態重構、復墾綠化等工作中,探索煤矸石制備生態土試驗,用于露天礦坑回填、排土場治理、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
在推進“無廢企業”建設的同時,準能集團高度重視生態建設,不遺余力對包括煤矸石回填后的礦山土地進行復墾和綠化。經過系統治理,復墾土壤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區域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植物品種增加到240余種,植被覆蓋率由25%提高至85%以上,平均侵蝕模數降低88%,實現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景觀重現、生物多樣性重組與保護”,先后獲得“國家級綠色礦山”“中國最美礦山”“國家礦山公園”“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等榮譽稱號。2024年,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生態修復案例,成功入選自然資源部全國首批15個生產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
烏海能源
· 煤矸石置換“三下”壓煤 ·
烏海能源積極踐行綠色、清潔、環保開采理念,在利民、黃白茨等煤礦大力實施“采充間隔、支巷出煤、分步充填”連采連充開采模式,成功實現煤矸石置換,釋放壓覆資源,為資源高效利用與礦井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截至2024年底,置換原煤86.68萬噸,回填矸石81.84萬噸,節省矸石處理費1636.8萬元,創總利潤約1.7億元。連采連充工藝經濟效益顯著的同時有效解決矸石外排難題,對保護礦區生態環境與水土資源意義重大。
江蘇公司
· 污泥耦合摻燒發電 ·
江蘇公司常州電廠積極構建“一心兩脈”能源新范式,依托兩臺630兆瓦燃煤機組實施國內首個大型污泥耦合摻燒項目,將污泥原料干化后與燃煤按一定比例混合,再送入鍋爐焚燒發電,一期項目可年處置污泥15萬噸,協助解決了常州市40%污泥處置難題,正加快推進“污泥資源化利用二期擴建工程”(15萬噸/年)。
常州公司還創新“電、熱、冷、汽、氣、水、灰、渣、石膏”多聯供的綜合能源供應服務體系,實現社會面集約綜合利用、提高綜合能效,為周邊單位集中供應不同等級壓縮空氣,每年為用戶節省1.4億度電;利用余熱服務LNG氣化。該模式為燃煤電廠綠色轉型提供示范。
常州電廠在固廢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和規范化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顯著,助力提升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獲評常州市“無廢工廠”榮譽稱號。
廣西公司
· 白泥脫硫“以廢治廢” ·
廣西南寧公司通過技改實現白泥脫硫,將當地制糖、造紙企業產生的工業副產物白泥100%替代石灰石,用于煙氣脫硫,產生的石膏再全部外售綜合利用,實現點“泥”成“金”,以廢治廢、變廢為寶,成功打造了大宗固廢白泥綜合利用的典型示范案例。
作為廣西乃至全國首家長期穩定100%使用白泥脫硫的火電廠,截至今年3月底,南寧公司累計消納白泥超過78萬噸,相當于減少開采自然界石灰石約55萬噸,助力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廣東公司
· 節能降碳協同減污 ·
廣東臺山電廠大力推進“三改聯動”和低碳化改造,完成世界首臺套亞臨界機組升參數提效改造,供電煤耗降低約26克/千瓦時,可節約標煤9萬噸/年,獲評“國際領先”和“三改聯動”典型案例;實現全球最大容量燃煤鍋爐30%混氨摻燒,摻氨量每小時28噸,可大幅降低碳排放與固廢產生量。同時,臺山電廠積極構建全廠固廢智慧化管理體系,實現了固廢全流程規范化管理,2024年先后獲評江門市“無廢企業”、集團公司“無廢企業”示范單位榮譽稱號。
寧夏電力
· 產業協同電石渣制脫硫劑 ·
寧夏電力石嘴山電廠充分發揮產業協同優勢,與緊鄰的兄弟單位英力特化工深度合作,成功實施電石渣制脫硫劑改造項目,“以廢治廢”,解決了氯堿化工副產物的處置問題,符合綠色循環經濟的固廢資源化利用發展之路,成功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無廢城市”建設典型案例。截至2024年底,石嘴山電廠累計消耗電石渣12.08萬噸,節約成本666萬元,為英力特化工節約固廢處置費430余萬元,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
浙江公司
· 灰渣深加工利用 ·
浙江公司寧海電廠積極實施灰渣深加工利用全鏈條系統改造:建設一套60t/h粗灰磨制系統,將粗灰加工成Ⅰ/Ⅱ級細灰后銷售;開展撈渣機濕渣改干渣改造,并增設一套40t/h干渣磨細系統;同步建設應急儲灰罐設施、成品灰上船運輸系統等,健全灰渣“磨細-存儲-運輸”的加工銷售綜合利用通道。通過灰渣深加工品質提升,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每年可增加灰渣銷售收入約2900萬元。
寧海電廠以“源頭減量、循環利用、綠色低碳”為原則,實施節能提效改造促進污染物源頭減排,統籌建設灰渣加工系統提升灰渣品質、增加綜合利用附加值,開創“供電、供蒸汽、供熱水、供原水、供壓縮空氣、供石膏、供灰渣”的“多聯供”新模式優化資源高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2024年獲評寧波市“無廢工廠”榮譽稱號。
榆林化工
· 煤化工高鹽廢水資源化回收利用 ·
針對煤化工高鹽廢水處理難、回收難問題,榆林化工首創低溫臨界冷凍加真空熱法分鹽結晶工藝,突破了傳統熱法和膜法分鹽技術瓶頸,大大降低“零排放”噸水投資費用和噸水運行成本,工業示范產出滿足標準的工業級硫酸鈉和氯化鈉產品,實現廢鹽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樹立了行業標桿,2024年入選工信部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典型案例。
榆林化工“煤化工廢水低溫臨界冷凍真空熱法分鹽”示范項目,每年可處理高鹽廢水約300萬噸,回收硫酸鈉、氯化鈉資源約1.8萬噸,年節約危廢處置費及副產品收益合計約5600多萬元,真正實現了廢水、雜鹽循環經濟利用,極大提升了煤化工清潔生產水平和產業競爭力。
鐵路裝備
· 廢棄砟土綜合利用 ·
鐵路裝備針對鐵路清篩作業產生的廢棄砟土處置難問題,積極開展資源化利用攻關,研發了新型礦物基膠凝材料,在鐵路行業內首創砟土高壓固化免燒工藝,可將廢棄砟土轉化為40多種符合建筑行業標準的固廢資源化產品,如彩色路沿磚、承重砌塊、護坡擋板等。
2024年12月,鐵路裝備開展550平方米戶外鋪設應用實證試驗,進一步檢驗免燒工業產品的抗凍、抗滲等建筑性能,著力打造綠色環保、經濟可行的廢砟資源化、無害化綜合利用創新示范,為未來解決砟土堆放或填埋土地占用、環境污染等難點問題提供了全新解決路徑。
港口公司
· 高標準建設“無廢港口” ·
港口公司黃驊港務認真學習貫徹“無廢集團”建設試點有關政策、任務部署要求,摸清自身產廢基數、明確建設目標和工作路徑,積極推進“無廢港口”特色創建:積極構建全流程抑塵系統,實現裝卸轉運“零揚塵”,每年回收煤粉塵并制成2.5萬噸清潔煤餅,創效超千萬元;開展疏浚土資源化綜合利用研究實踐,在建材制造、綠化土改良、快速固化利用等領域深度挖掘疏浚土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有關研究示范取得積極進展;通過源頭減量、過程管控、末端資源化,形成固廢“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閉環管理,正牽頭編制國內首個《“無廢港口”建設指南》團體標準。
黃驊港務一直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通過煤粉塵治理和污廢水循環系統建設,實現環境美化、經濟創收的雙獲益,先后榮獲“亞太綠色港口”“中華環境優秀獎”“五星級綠色港口”等多項殊榮,并獲國內首個煤港AAA級工業旅游景區授牌。
科環集團
· 退役風電葉片資源化循環利用 ·
科環集團龍源環保積極推進退役風電葉片資源化循環利用,自主研發“切割-粉碎-成型”技術裝備,搭建試驗產線;與龍源電力合作在遼寧法庫建成千噸級示范產線,計劃2025年在張家口開工建設萬噸級產線基地。開發出10余種性能優異的型材、板材及工業托盤、長椅護欄等產品;在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指導下,牽頭成立退役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專業委員會,牽頭或參與多項行業標準制定,有力推動退役風光設備循環利用行業發展。
· 燃煤鍋爐協同處置城鎮污泥 ·
科環集團龍源環保開發了燃煤鍋爐耦合摻燒污泥技術,充分發揮燃煤電站鍋爐清潔高效優勢,協同處置市政污泥、工業污泥、城鄉生物質等多元固廢,積極融入“無廢城市”建設。自主研制高效干化等核心技術裝備,不斷更新迭代,降低蒸汽消耗和環境污染風險;加大污泥協同處置市場拓展,形成了覆蓋長江上中下游區域和京津冀地區的“5+N”業務格局;建立“預處理-燃燒-污染物評估”全流程系統,保障固廢處置安全環保穩定;建成常州、青山、達州等12個電廠污泥摻燒利用處置中心,協助破解“污泥圍城”難題,助力火電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 廢脫硝催化劑資源化利用 ·
科環集團龍源環保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成果——載體重構回收技術,在內蒙古烏海建成2萬噸/年廢脫硝催化劑資源化回收利用處置中心,實現了了鈦、釩、鎢三種元素的高值化循環利用,已服務19省39家火電企業,每年可節約鈦白粉等原材料1.5萬噸,減少碳減排10萬噸。龍源環保依托烏海處置中心及自主開發的溯源平臺打造了數實融合樣板,建立集團層面的催化劑共享庫存,積極推進“白名單”政策試點提升跨省轉移效率,化解供貨周期緊張和產品質量保障難題。相關成果獲20余項發明專利,形成了廢脫硝催化劑資源化利用技術體系,經鑒定達國際領先水平,對我國工業煙氣污染治理、資源循環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低碳院
· 高水平科技研發服務“無廢集團”建設 ·
低碳院開發了高強速凝充填材料為煤礦井下遺留煤炭資源的回收奠定基礎,高性能固廢基注漿加固材料在礦井裂隙封堵和鐵路隧道缺陷治理等疑難場景實現應用,為能源保供提供安全支撐;利用粉煤灰制備的硅肥產品,有效提升土壤肥力20%以上,提升沉陷區和沙化地土地修復水平。
低碳院作為世界粉煤灰協會委員,常態化參加世界粉煤灰大會并作主題報告。2024年,低碳院作為主編單位編寫的IEC白皮書《多源固廢能源化》在全球范圍內正式發布。2025年牽頭申報的《污泥作為輔助固體燃料》國際標準已提交至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無廢集團”建設成效
自獲批開展“無廢集團”建設試點以來,國家能源集團系統部署、統籌推進,各級單位累計實施固廢治理相關科技研發39項、工程建設79項,構建了“無廢集團”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建成了“無廢集團”智能管控平臺,全面提升了集團公司固廢規范化治理及其環境風險防范水平,萬元產值固廢產生強度同比降低4個百分點,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首批先行先試“無廢企業”13家通過集團公司考評授牌,32家企業獲得所在省市“無廢工廠”榮譽稱號。
能源的璀璨不止于光和熱
當煤矸石孕育出綠野
當廢水結晶出鹽粒
當污泥燃亮為火焰
當風機葉片“重生”為建材家居
國家能源集團正積極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以實際行動將“無廢集團”建設
轉化為全價值鏈的生態環境效益
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為能源行業綠色轉型發展
貢獻國能力量
讓綠色地球家園生生不息
內容來源 | 各子分公司
責任編輯 | 張嘉琪 許佳音
執行主編 | 陳毅進 沈亞東
原標題: 世界地球日 | 這些工業廢料成了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