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兩會正在進行,會議期間,四川省人大代表就“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鄉村振興,生態價值轉化”等話題,獻務實之策、求創新之舉。
四川省人大代表萬學:建議“以竹代塑”,用環保材料替代舊產品投放市場
來自南充基層的省人大代表萬學,用“收獲頗豐”“倍感鼓舞”來形容她的參會感受。2024年,她帶來兩份建議,圍繞“以竹代塑”“一老一小”“鄉村振興”等方面,提出創新竹編產品,用環保材料替代舊產品投放市場的建議。同時,她希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生活保障等問題。
在“以竹代塑”的建議中,她提出創新竹編產品,用環保材料替代舊產品投放市場。萬學表示,竹子作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為減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有效解決途徑。四川竹林資源豐富,竹子產業從竹林培育到竹材加工,都具備一定規模。用竹子這樣的環保材料替代舊產品投放市場,對減少塑料污染,應對氣候變化,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等有重大意義。
四川省人大代表趙海伶:推動農產品生態價值實現,讓“好柿連連”變“好事連連”
在各代表團分組討論會上,從事農產品電商銷售多年的省人大代表、青川海伶山珍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海伶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廣元市青川縣三鍋鎮蘇陽村的村民歷來都有種柿子的習慣,這里的柿子品質雖好,但總是賣不出一個好價格。收到村民的求助后,趙海伶帶領自己的團隊深入蘇陽村,拍攝了“好柿連連”系列短片發布在社交平臺上,讓蘇陽村的柿子受到了大量關注,柿餅價格從過去的18元一斤賣到了58元一斤。
“從18元到58元,很多消費者其實是在為產品的生態價值買單。”趙海伶一直在思考,如何從更大范圍內實現農產品的生態價值。她注意到,“四川推出了14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地區,但尚未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建議整合省內政策資源,加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地區的政策扶持。”
此外,趙海伶建議,要把電商營銷下移到田間地頭、農場車間,講好當地故事,同時要擴大電商精準培訓,提升農產品品牌策劃意識,讓農業從業者不僅僅是能種。
來源:綜合自封面新聞、四川在線
原標題:“以竹代塑”、推動農產品生態價值實現,四川省人大代表熱議綠色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