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實踐。近年來,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強化“無廢城市”全民共建共治體系,通過打造一批具有重慶標志性成果的典型案例,建設一批可觀、可感、可學的無廢學校、無廢小區等“無廢城市細胞”,凝練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導作用。【美麗重慶】開設了“重慶‘無廢城市’建設典型案例”專欄,集中展現這些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探索和實踐。
投入資金600余萬元更新分類標識2萬余處、新增分類宣傳欄1000余塊、新購分類收集亭等設備5000余個、新建分類志愿者服務隊伍350支2100余人……
為助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發展,涪陵區創建生活垃圾考評制度、完善工作方法、健全獎懲機制,不斷調動鄉鎮街道工作激情、激發全民共同參與熱情,助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上臺階。
創建“專項+綜合”考評法
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考評制度,完善街道、鄉鎮、行政村分類考核辦法,細化調整100余項的扣分項,新增月度資金投入、創新舉措及網報資料正確率等加分項。將垃圾分類工作列入城綜考核年度綜合專項內容。
探索“一查二看三訪”工作法
一查資料:實施月抽查、季遍訪,查看鄉鎮(街道)、村(社區)體制機制建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組織動員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完成情況。
二看現場:看宣傳氛圍,查看主次干道、居民小區、公共機構等重點區域的垃圾分類宣傳情況;看設施運行,重點查看分類設施建設、分類收集運輸、設施設備維護運行、桶邊值守及第三方服務情況等。
三訪人員:訪垃圾分類工作部門負責人,對全區81名鄉鎮街道垃圾分類工作負責人進行面談或電話查訪,檢驗工作熟悉度、強化溝通交流和情況掌握;訪村社書記,每季度抽查32名村(社區)書記進行“抽考”,檢驗鄉鎮街道工作落實情況,通過點對點輔導提升履職能力;訪周邊村民和群眾,用調查問卷、擺攤詢問等形式,檢驗宣傳實效度,掌握群眾接受度,提升群眾知曉度,累計發放調查問卷1.2萬份,解答村民問題5000余人次。
巧用“獎五罰三”激勵法
建立激勵機制,獎勵前五名、懲罰后三名,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工作態勢。區級財政安排120萬元用于專項考核激勵,每季度安排30萬元對季度考評前5名的街道實施10、8、6、4、2萬元的資金獎勵。每季度向排名前五名的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寄發工作感謝信,形成正向激勵;向排名后三的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寄發工作提醒,實施后進鞭策。
來源:美麗重慶
文字: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
編輯:劉凌豐
原標題:重慶“無廢城市”建設典型案例⑦|助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上臺階 涪陵區這樣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