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布了最新的《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獎勵資金示范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在符合核定條件的情況下
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項目,每平米能獲得不超過20元的市級獎勵資金,單個示范項目市級獎勵資金總額不超過改造投入的30%;超低能耗建筑,能夠獲得每平方米不超過200元的市級獎勵資金,單個示范項目最高獎勵不超過600萬元;AA級以上裝配式建筑,能獲得每平方米不超過120元的市級獎勵資金,單個示范項目最高獎勵不超過1000萬元;高星級綠色建筑,可獲得每平方米不超過60元的市級獎勵資金,單個示范項目最高獎勵不超過600萬元。
對于綠色建筑發展的獎補措施,很多地方都有。
如上海,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AA等級60元/平方米,AAA等級100元/平方米;廣東,二星級25元/平方米,三星級45元/平方米;山東,一星級15元/平方米、二星級30元/平方米、三星級50元/平方米;湖北,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按總面積的0.5%、1%、1.5%給予容積率獎勵;福建,綠色建筑星級項目10元/平方米等等。
2022年3月,住建部印發的
《“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5億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住建部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超過303億平方米,節能建筑占城鎮民用建筑面積比例超過64%。全國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面積超過100億平方米,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90%左右。
數據說明一切,我國綠色建筑占比在迅速提升,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綠色化”水平也越來越高。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與重慶大學聯合發布的《2022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指出,雖然2005年至2020年間,全國建筑全過程能耗不斷上漲,但年均增速卻斷崖式下跌,“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分別為5.9%、8.3%和3.7%;同時碳排放也是相同的走向,分別是7.8%、6.8%和2.3%。
沒有懸念,綠色建筑發展,和建筑“節能低碳化”改造的效果有目共睹。近日,中建科技集團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還聯合建立了綠色建筑全國重點實驗室,將研發適應我國不同自然與社會條件下的綠色建筑新模式、新技術和新產品,涉及設計、建造和運維全產業鏈。
傳統建造依靠“施工機械+人工作業”,現代建造須轉向“人機協同”,以“建筑部品工廠化生產、施工現場工廠化建造”新模式探索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雙減”的低碳路徑。
那么從全局來看,綠色建筑需要從設計上就開始全盤考慮。比如室外環境的合理空間利用,建筑內部的清潔能源利用,建筑整體的節水規劃,建筑建造采用的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及材料循環利用等),以及智能管理體系等等。
目前,綠色建筑在建筑日照、建筑節水節能、建筑通風、建筑太陽能利用、建筑遮陽、建筑空調
照明系統、建筑綜合能耗智控、建筑環境噪音等各個方面的模擬、分析、規劃體系逐漸成熟,采用的典型方式包括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光伏玻璃、節能燈具、節水龍頭,強化通風采光,推動建筑垃圾再利用,采用裝配式建筑構造模式,預設雨水采集設施等等。
興業證券曾預測,到2030年,整體綠色建筑市場有望接近20萬億。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筑行業的發展目標已定,大勢所向,整個產業鏈都在行動,入局者跑馬圈地,不僅是地產企業,還有家電巨頭。這個市場,或許正在最熱鬧的時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