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雙11,掃地機器人登上實時熱銷榜,走進千萬家的“縮小版飛碟”似乎格外受消費者青睞。
科沃斯集團就公開宣布,“雙十一”期間公司兩大品牌全渠道成交額超過14.5億元,同比漲幅更是超過80%。而部分仍在賽道上后起直追的參賽者甚至在“雙十一”期間曬出了“同比增長超1500%”的彪悍戰績,令人咂舌。
“宅經濟”崛起了,圈內人如此奔走相告。一不出門,二不動手,可不就讓家用產品熱度爆表了嘛,怎么方便怎么來,怎么“自動”怎么買,這大概就是“宅經濟”的精髓了。如此看,掃地機器人受寵也確實有理有據。
當然,從“雙十一”的暗自較量上也能看出,掃地機器人市場不平靜。而這種不平靜,你也許只看到了其一。
百億市場看似“肉少”
2019年,掃地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大約為218億元,同比2018年漲幅超過30%。從各大賽區來看,亞太地區的市占率基本包攬了半壁江山,主要原因就是人口。無可爭議,我國就掃地機器人消費潛在市場而言,14億基數的沖擊可不是說說而已。
事實上,2019年,我國掃地機器人的銷量也是遠高于美國、日本、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的。同時,Euromonitor數據也顯示,我國2019年掃地機器人零售額大約在80億元左右。預測,到2024年這個數據會近乎翻番。
說到這,百億這個數據對比環保領域很多千億規模的細分板塊來說都只能算得上是“開胃菜”。不過,當市場滲透率只有3%的時候,掃地機器人市場的這場龍爭虎斗就顯得不那么突兀了。
按照Euromonitor的預測,2025年掃地機器人行業市場滲透率將達到25%。即使是2019年,滲透率數據也有17%。以美國為參考對象,其市場滲透率目前也有12%以上,未來3到5年內都有可能直接沖上30%的門檻。
家庭“可選”和“必選”之間,掃地機器人能爭取多大的市場空白?這就是掃地機器人入局商家所看重的。
機器人萬億體量,“家族力”驚人
當然,如果要論掃地機器人背后的“家族”......
根據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中國機器人應用將撬動1.7萬億-4.5萬億經濟體量,其中服務機器人占比為70%左右,也就是1.1萬億-3.3萬億。機器人這一脈,可能比你想的更龐大,掃地機器人高頻率、高水準、高科技含量的更新換代,也是其經濟體量搖擺的重要因素。
三方PK,全場高能
目前,按照陣營來看,涇渭分明的可以分為3方。
新生代主營系——
上述提到過的科沃斯就是個典型,前瞻數據顯示,2019年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在我國的市占率近乎50%,一騎絕塵。作為成功以掃地機器人出圈的代表,主營產品線就是掃地機器人,科沃斯抓住了整個掃地機器人市場停滯的真空期,實現了高位反彈,強勢占據了銷售榜單。
據悉,科沃斯目前的研發費用居高不下,產品占比優勢顯著。在近期的一次機構調研中,科沃斯自有品牌機器人的毛利率超過50%,這也為其在研發和渠道方面的高投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老牌勢力家居系——
不少老牌家電供應商想要分羹掃地機器人市場,更想在市場滲透率較低的現在進行對未來的前瞻布局。但是,掃地機器人技術門檻還是不低的,尤其是這個市場由核心技術決定市占率,顯然如科沃斯這樣的強勢新生力量并不會輕易放手。
但不是沒有人成功,小米就是入局者中較為成功的一個。眾所周知,小米的產品生態鏈圍繞“智能家居”定位走出了一條很有特色的道路,布局小家電不是什么新鮮事,更是為掃地機器人孵化出了市場上僅次于科沃斯的上市企業——石頭科技。
作為“小米系”的一員,石頭2020年前三季度利潤增長達到54%,利潤率也逐步達到了20%左右。2019年,米家掃地機器人和石頭掃地機器人合計市占率已經超過23%,可見勢頭之強勁。
機器人單兵系——
另外,掃地機器人也是“機器人”屬的一員,專門開發機器人的企業順路帶上一款家用機器人的做法也很常見。美國iRobot,1990年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為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技術轉移及投資成立的機器人產品與技術專業研發公司就沒放過掃地機器人這條支線。
1991年開發的第一款機器人為了太空探險,2001年PackBot用于救災搜救,2002年設計的機器人用于金字塔考察,而同年就正式進軍了家用機器人市場,此后在支線上越走越遠。
這類企業,真正的技術過硬,功能全面,是不容小覷的對手,比較大的劣勢大概就在于如何打開民用市場。
條件成熟,產業吸引力增強
好消息是,民用市場需求走上升曲線。市場調查顯示,家庭成員有老年人的群體,女性群體,以及養寵物的家庭,或者家庭成員年輕化的群體都表現出了對掃地機器人越來越高的需求度。
同時,習慣中常用的吸塵器產品被掃地機器人取代的概率,也在隨著更多家庭對后者的認可,逐步擴大。尤其是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如珠三角目前的掃地機器人市場就相對成熟地多。
由此,整個掃地機器人產業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自然也就增強了。
“宅經濟”喧囂再起,這個雙11,你對掃地機器人下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