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第21屆中國環博會在上海新博覽中心盛大開幕,本屆展會展出面積150,000平方米,匯集了24個國家及地區的1851家環保企業,多角度展現市政、工業、農村領域的水、固廢、大氣、土壤、噪聲污染治理技術前沿發展趨勢和創新科技。中國環博會正以超預期的規模和超豐富的前沿綠色科技,再一次向世界呈現了中國環保產業及市場的蓬勃活力與發展潛力。
作為大型環保行業展會,中國環博會一直以來都是環保人士高度關注的行業盛事,每年都為環保產業奉上一場生動的創新盛宴。由于疫情原因,德國慕尼黑環博會IFAT等都已宣布取消或改為線上,使得在疫情常態化后成功舉辦的第21屆中國環博會,成為了本年度環保行業“首展”,吸引了全社會更多的目光和關注。
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書記周國梅女士,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柏國強先生,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彭賓先生,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先生,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徐佳女士,住房建設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冰女士,中國市政工程協會管道檢測與修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滿虎先生等單位代表出席了本屆環博會開幕式。
凝聚合力迎八方來客
面對面交流需求強烈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表示,一家企業的單打獨斗越來越難以滿足市場和項目的需求,產業協同已成為新的潮流。
第21屆中國環博會匯聚了如中國中車、中節能、威立雅、維爾利、盈峰環境、中廣核等24個國家及地區的1851家央企、國企、外企、民企在此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戰略,貫通了環保裝備制造商、設計咨詢服務單位、工程建設單位、環境綜合服務商等產業鏈上下游,為疫情常態化后的環保產業搭建起政產學研和全社會之間溝通合作的平臺,讓業內同行和上下游之間能夠充分交流,了解彼此的近況和需求,凝聚起環保產業的合力,助推環保行業加快復蘇。
疫情讓口罩阻隔了我們的呼吸,但無法澆滅環保人觀展的熱情。隨著國內疫情步入常態化防控,環保人被疫情壓抑的面對面交流熱情重新釋放。展會開幕首日觀眾人流較往年上升近20%,在有序、安全的人流防控下,1851家參展企業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環保人乘興而來!
管道專題初具規模
產業鏈布局更完整
今年,盡管受到疫情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展會仍然保持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環境監測與檢測、大氣污染治理及污水處理展覽面積與上年仍然保持或有小幅增加,城市特色展區“上海館”規模也超過預期。同時,展會在細分領域的延伸也初具規模。
今年中國市政工程協會管道檢測與修復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環博會首次合作,開設的供排水管道檢測與修復展覽會,集合了包括華生管道、武漢新光專用汽車、普洛蘭管道、三佑塑業、施羅德等在內的32家管道及管道檢測與修復企業,展示規模近5000平米。同期舉辦2020中國市政工程協會管道檢測與修復專業委員會年會暨論壇,吸引了近500人的市政、管網建設、檢測運維企業參與,共同探討如何破解城市內澇,探索排水管網長效治理。
方案、新品齊亮相
科技創新助力綠色生態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彭賓表示,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我們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中央這一重大決策部署,為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今年的“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創新技術展區”進行了優化和升級,集中展示了國家環保科技獎獲獎項目、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創新技術等,基本代表了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科技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展覽包括精彩的案例分享、生動的技術演示,極大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
今日,中廣核、澤尼特、安力斯等8家參展企業在“2020中國環博會平臺”上進行了新品發布、戰略發布、簽約儀式等活動。年初馳援武漢抗疫的杭州銀江環保,也將攜參與搶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污水處理系統的醫院用水處理系統YYLH系列登錄今年的平臺,收獲無數點贊。
在室外展區,來自盈峰中聯、神州汽車等企業的數十輛環衛裝備車輛進行路演展示,讓觀眾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環衛裝備的良好性能。
埋首傾聽 求知若渴
各界人士年度行業知識學習平臺
中國環博會不僅是一場展示環保創新產品和先進技術的展會,也是行業大佬同行業精英分析觀點、思想碰撞的平臺。今日,“2020中國環境技術大會”迎來第二日分論壇議程,20場行業熱點論壇諸如電商快遞業塑料污染治理、膜法水處理、超低排放技術、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與處置、環境監測一體化等精彩上演,成為“學術-產品-應用”辯證統一的年度行業學習平臺。
8月14-15日
還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大家來探索
中國環博會在上海新博覽中心
等你來相聚 本文系中國環博會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