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各地高度重視市政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中的消毒工作,以防范新型冠狀病毒可能經城鎮下水道及后續設施進行傳播和暴露的風險。為切實發揮城鎮污水處理廠消毒工藝效能,有效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衛生學風險,降低消毒副產物的環境影響,針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普遍采用的加氯(次氯酸鈉、二氧化氯)消毒方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專項辦特邀有關專家在總結相關課題研究成果、地方實際運行經驗和工程性試驗的基礎上,研討、提出城鎮污水處理廠加氯消毒設施的優化運行建議,供城鎮污水處理廠相關專業人員參考和借鑒。
一、保障城鎮污水處理廠消毒設施正常運行
未經有效消毒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中可能存留數量不等的病原微生物,隨出水排入自然水體中,可通過直接接觸、飛沫或氣溶膠等途徑傳播,對人畜健康和水生態環境產生風險。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將病原微生物指標糞大腸菌群數列為出水基本控制指標之一,要求污水處理過程中必須進行消毒處理。
調研發現,目前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消毒設施運行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部分污水處理廠消毒接觸時間不足、消毒劑投加量過大和出水余氯含量過高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城鎮污水處理廠應當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標準和規程,結合生產實際,在做好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等前序工藝單元運行管理的基礎上,確保消毒設施正常運行,并加強消毒工藝運行條件的優化控制,有效滅活處理出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確保糞大腸菌群數穩定達到GB18918-2002標準要求。同時,應嚴格控制出水余氯含量,降低對后續受納水體環境的影響。
二、合理確定消毒藥劑投加量和接觸時間
為確保城鎮污水處理廠消毒效果,消毒工藝環節應當保證一定的消毒藥劑投加量和接觸時間,一般采用CT值(即接觸時間T(min)×接觸時間結束時消毒劑殘留濃度C(mg/L))確定各污水處理廠相應的氯消毒參數,指導生產運行。
鑒于目前我國尚缺乏針對糞大腸菌群數達標的普適性CT值數據,建議各地污水處理廠根據實際工藝運行摸索和總結適宜的CT值數據,以優化消毒工藝運行。在當前疫情期間,可根據有效氯投加量、接觸時間和出水余氯含量等參數調控消毒效果,同時加強出水懸浮物濃度的控制,確保出水的糞大腸菌群數穩定達標。
我國《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提出“無試驗資料時,二級處理出水有效氯投加量可采用6-15mg/L”。該項規定是依據2003年6座污水處理廠的加氯消毒數據確定的,而我國現有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工藝和出水水質(如氨氮、SS、COD和糞大腸菌群數等)要求,與當時的條件相比有較大幅度提升,因此,消毒所需加藥量應做適當調整。
實際運行中反映出污水處理廠消毒藥劑加藥量與消毒接觸時間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在一定加氯消毒接觸時間范圍內,接觸時間越長,所需加藥量越低。基于對大量污水處理廠加氯消毒設施運行工況調研、實地分析檢測以及相關文獻梳理,發現執行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的污水處理廠,消毒接觸時間≥30min時,有效氯投加量控制在2.0-4.0mg/L范圍內,糞大腸菌群數可達到排放標準要求;消毒接觸時間<30min時,需適當增大有效氯投加量。
城鎮污水處理廠應按照GB50014-2006規定次氯酸鈉和二氧化氯接觸時間不小于30min。由于目前一些污水處理廠未設消毒接觸池,對于條件受限的污水處理廠,應盡量控制接觸時間≥15min(15min內消毒劑對糞大腸菌群的殺滅效率快,時間延長后殺滅效率放緩);對于無法改變接觸時間或通過管道混合的污水處理廠,則需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實驗室模擬和生產性實驗來確定具體投加量,并關注出水端的余氯含量(推薦閱讀:抗疫深度 |抗疫深度 |抗疫深度 | 城市水循環中大流行病毒的來源和歸宿)。
四、加強消毒效果相關指標的檢測
城鎮污水處理廠應根據相關標準或方法加強余氯(游離氯、總余氯)及糞大腸菌群數等指標的檢測。如現場未安裝在線余氯監測儀,可采用便攜式余氯測定儀等快速測定游離氯、總余氯指標,據此指導生產運行。有條件的污水處理廠可連續檢測一定時間間隔采集的瞬時樣,并對檢測結果進行數據分析,以便對消毒工藝的運行穩定性及劑量的合理調整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專報素材由以下專家提供:
江南大學 李激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杭世珺
無錫市政公用環境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 談振嬌
常州市排水管理處 呂貞
武漢市城市排水發展有限公司 熊紅松
中國人民大學 王洪臣
無錫市城市供排水監測站 羅國兵
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張榮兵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萬年紅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鄭興燦
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鄒啟賢
無錫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葉亮
無錫市錫山區龍亭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徐科威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