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缺水城市不再喊“渴”,浙江玉環做到了。
每到盛夏用水高峰期,或遇旱季,受地理環境限制,玉環區域內沒有大型的水庫,蓄水能力較弱且平時降水較少,當地用水一直吃緊。由于是資源性缺水地區,玉環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到浙江全省平均水平的35%。
如今,這種用水難題有了轉機。占地約40畝,總投資約為1.3億元的玉環市“亞海水淡化”抗旱應急工程試運行成功,也意味著海島城市玉環有能力自產一大半的生活用水。亞海水淡化工程(一期)共有3個機組,試通水階段每天可產水1萬噸,3機組全部正式通水后每天產水3萬噸。
經過1年多建設,這項由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亞海水淡化技術,也是浙江省內該項目成功運行的“先行者”。“玉環用水量高峰每天10萬噸,一個亞海水淡化工程就解決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用水量。”玉環市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副局長蔣子良介紹道。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一期工程仍在建設中,等全部竣工后,日產淡水的量可以達到5萬立方米。工程建成投用后,將進一步實現近期應急抗旱、緩解災情、中期分質供水、長期戰略備用應急供水的目標。
而事實上,將海水淡化成可供人類飲用的淡水早已成為現實。海水淡化水的終端用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工業用水,另一類是生活用水。“海水淡化技術就是模擬自然界的水循環運動,是人類向大自然學習,為自己創造更多可飲用水的開源技術。”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李琳梅說。
具體至亞海水,則是處于海水與淡水之間的一種水源。在東部沿海地區,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的倒灌海水,在海濱灘涂水庫中的灘涂水,在河流入海口的咸淡混合水,包括在西部地區的苦咸水,都適用亞海水淡化技術。與海水淡化技術相同,亞海水淡化同樣是把鹽分從海水當中分離出去,使其達到可以飲用標準的技術。
經絮凝沉淀、過濾等環節預處理后,再通過超濾、反滲透脫鹽處理,獲得淡水。也就是基于水分子會比氯化鈉(鹽)的分子顆粒小,水分子能從反滲透膜穿過去,但氯化鈉過不去,實現海水中的鹽和水的分離。隨著膜性能的提高和價格逐步下調,反滲透法目前已成為兼具項目投資與應有成本上雙重優勢的包括亞海水淡化在內的淡化手段。而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迄今反滲透法的亮點之一源于其節能優勢,它的能耗僅為電滲析法的1/2,蒸餾法的1/40。
由于含鹽量高于淡水、低于海水,淡化成本更低。據比較粗略的統計,生產一立方的淡水,成本大致在3.6~3.8元之間。一噸海水淡化后可以獲得350-400千克的淡水,而一噸亞海水淡化后可以獲得750千克左右的淡水。以中心目前的技術水平,每噸亞海水淡化后可以獲得795千克淡水,每噸淡化成本在2.5元左右。不但淡化后的水價與自來水價格相當,而且水質也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作為開展反滲透海水淡化研究和應用的拓荒者,浙江一直將海水淡化應用技術視作經濟新增長極。從地域屬性來看,浙江擁有全國豐富的亞海水資源,100萬方以上的灘涂水庫16個,庫容達2億立方米。《浙江海洋經濟強省建設規劃綱要》和《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修編》均強調了海水利用的重要性,確立“向大海要淡水”和把海水作為海島第一水源和沿海地區第二水源的目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