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媒體導讀】2016年9月,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印發了《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其中提到:綠色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20年超過2.8萬億元;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到2020年,環境治理市場全面開放,基本建立環境信用體系。《“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也提出,要加快發展先進環保產業,到2020年,產值規模力爭超過2萬億元,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
環保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公布已經收官,不少公司業績表現相當亮眼。篩選出其中環保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大于50%的公司,共計39家,總的來看,39家環保上市公司2015年和2016年營業收入共計分別約為733億元和88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共計分別約為104億元和113億元,同比增長20.74%和8.65%。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環保市場前景廣闊。談到當下的環保市場,安徽省通源環境節能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周強表示:“十三五”時期對所有環保企業都是個大的機遇,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提PPP概念,現在環保產業火熱,不管以前做環保的,還是不做環保的,都轉向做環保業務。特別是水十條,土十條出來之后,國家環保部對每個地方的考核督查力度加強。目前的大形勢下,環保企業可謂挑戰和風險是并存。
前景明朗 如何找到自己的路?
整個環保行業目前比較活躍的市場分別有大氣治理、水處理、固廢處理、監測與檢測、修復等領域。固廢處理市場是其中近幾年發展教快的細分市場之一,“十三五”生活垃圾處理總投資超 2500 億,無害化處比理設施投資占比 67% ,我們以固廢市場為例,簡單分析各企業將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有668座城市,每年產生垃圾1.5億噸,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加之歷年的存量城市生活垃圾60億噸,絕大多數的城市已經陷于垃圾的包圍之中,目前,中國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圍城”困局,四分之一已經無垃圾填埋堆放場地,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每年經濟損失高達300億元,垃圾處理迫在眉睫。
北京恩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袁小果表示,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眾多,固廢產生量和堆積量很大,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國民環保意識相對較低,對固廢分類和回收缺乏認識,導致固廢再利用、再循環難度很大。相對于技術,我國當下缺乏有效的制度,就目前來看,實現前端處理的制度化、規模化和產業化任重而道遠。目前階段,固廢處理行業發展現狀和競爭格局主要體現在綜合預處理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部分的競爭中,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在充分市場化的背景下將具有充分的話語權,也會在競爭格局下取得優勢。
提到垃圾圍城、垃圾處理,就很容易聯系到垃圾分類。安德里茨(中國)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陳芳表示,實際上從2000年開始,我國就將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列為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2014年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但效果不明顯。 在垃圾的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的四個環節中,投放對后面的環節起到關鍵的作用。在上海的同一生活區,看到垃圾投放桶標有廚房垃圾-非廚房垃圾,有機垃圾-無機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濕垃圾等標識,也看到一些公共場所參照法國的分類,用藍、黃、綠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分別代表塑料、紙質、玻璃等物品。有了這些分類的要求,但終還是回到混放混裝的原始狀態,這并不奇怪。每個國家的發展歷程不一樣,人們在不同階段對環保的關注點和關心程度不一樣,目前缺乏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垃圾分類任重道遠,應以法律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使垃圾回收朝規范化、集聚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環創(廈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李雪峰表示,通過進行有效的前端分選預處理,如機械化自動分選等,從垃圾中分選出可以再回收利用的物料,如塑料、紙板、金屬、玻璃等,可以大大減少生活垃圾后道處理的數量,既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變廢為寶;又從根本上減輕后端垃圾處理工藝設備的負擔。作為生活垃圾機械化分選預處理設備的制造商,以及生活垃圾處理項目的運營商,不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還是綜合資源化利用,我國生活垃圾前端機械化自動分選預處理存在很大發展空間。這是環創科技在生活垃圾破碎分選設備制造和實際項目運營中得到的寶貴經驗。
國務院出臺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垃圾分類勢在必行。德國REDWAVE公司總經理Mr.Andreas表示,經過分類后的垃圾依然需要自動化分選,從而實現資源化利用。資源化的市場價值往往取決于可回收原料的純度指標,因此嚴格的細化分選是必不可少的,而機械分選技術正是REDWAVE的強項。從某種層面來講,作為一家致力于焚燒前預處理的公司,垃圾分類意味著新的開始。
蘇州赫力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林卓一介紹,破碎、分選、脫水是常見的垃圾預處理前端技術,是處理垃圾的必要環節,可以提高垃圾處理效率,提升垃圾處理質量。隨著垃圾分類的逐步推廣與實現,垃圾預處理也會出現轉變,相對于分選,破碎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一些難以處理的固體垃圾都需要經過破碎機實現減量化。這對于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隨著政策的轉變,及時調整戰略和技術才是解決之道。
百花齊放 重視技術的力量
近,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林業局、氣象局聯合印發《“十三五”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規劃旨在持續加大科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撐力度,強化科技創新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專項規劃還提出重點開展12項任務,包括大氣污染成因與綜合控制、水環境質量改善與生態修復、土壤污染防治與安全保障、廢物綜合管控與綠色循環利用等。
當前的環保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各領域環保企業為了占得先機,在技術研究方面也是卯足了勁,紛紛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也取得了良好的創新成果。
北京恩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專注于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領域,尤其擅長于:污泥、生活垃圾、危險廢物(包括:工業危險廢物、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污染土壤等)的預處理和處置,報廢汽車破碎回收,固體廢物和生物質接收、儲存、破碎、混合、固液分離、輸送等處理系統,破碎機、柱塞泵、料倉系統、混合器、餐廚廢棄物干式厭氧系統、生活垃圾的機械生物處理系統和機械熱處理系統、SMP系統、垃圾焚燒飛灰水洗脫氯及終處置系統、膏體充填與尾礦地表堆存系統、水泥窯協同處置等技術和應用等。在近舉行的中國環博會期間,恩薩展出的四軸剪切式破碎機以及虎鯨系列單活塞泵可應用于破碎-混合-泵送系統,配合恩薩發明的污泥及固廢噴槍,使固體廢物的焚燒處置達到佳的效果,同等窯型的情況下,增加50%以上的處置量;在環博會展會現場,恩薩與湖北京蘭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危險廢物協同處置SMP系統采購合同,用于河北京蘭水泥有限公司8萬噸/年危廢處置項目,更是體現了恩薩在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及水泥窯協同處置方面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