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常委調研+約談省委書記 彰顯國家治霾決心
1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調研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同一天,中央環保督查組進駐河北,河北省委書記,省長張慶偉被約談。
北京、河北均為去年底數輪重霾天氣的重災區。新年伊始,中央層面便高調出馬,這傳達出哪些不尋常的信號?
政治局常委調研
近年來,中央一直高度關切全國各地治霾進展,但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面,以調研的方式考察一地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這等高規格并不多見。
據公開信息搜集,這是張高麗第二次調研北京的治霾工作。次已是在3年前,2013年9月3日,張高麗實地考察了北京石景山熱電廠、西北熱電中心建設項目和環境監測站,了解散煤、汽車、揚塵等污染治理情況,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的意見和建議。
對比兩時的新華社通稿,措辭稍有不同。
2013年調研時,張高麗充分肯定北京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顯著成績,以及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時指出,北京的空氣質量與人民群眾期望還有較大差距,加強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2016年的這次調研,通稿沒有“充分肯定”這一提法,代之以較為嚴厲的措辭。如:張高麗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強調,生態環境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污染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
措辭的改變或可看出,中央對治霾進一步的決心和行動。而將之置于2015年底京霾數輪爆表的背景之下,張高麗的此次調研行動,更彰顯治霾工作的中央級高規格待遇。
在本次座談會,張高麗延續了以往對環境污染治理強硬的態度,談話中,他提出了五大治霾措施,張高麗強調,要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特別是北京作為重點的重點,實行嚴肅追究問責制,決不辜負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
國字號環保“欽差”
張高麗調研北京,以中央名義的另一組人馬則趕赴河北。這兩地均為2015年底數輪重霾的爆表重災區,兩組人馬步調一致,可以看出中央對新年治霾記重拳的運籌帷幄。從督察角度而言,這也不失為一種政治層面的“聯防聯控”。
這兩組人馬有著共同點:令出中央、更高規格。這意味著,中央意識到治霾形勢嚴峻,已需要更高政治層級的動員和施壓。
1月4日,被稱為環保“欽差”的中央環保督察組次亮相,首站進駐河北。督察規格,已由“環保部”升格為“中央”。兩者有以下差別。
約談對象。據媒體統計,在2015年,環保部已以約談方式,“提醒”了至少15位市長或行政負責人,但尚無省一級主要領導官員。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河北,約談對象即為河北省委書記、省長。
“黨政同責”。貫徹黨委、政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主體責任,以往約談的是市長,中央環保督察組首炮即是省委書記。
組成人員。以往督察的具體實施者,多為各個區域的督查中心或環保部環境監察局的負責人。中央環保督察組由環保部牽頭成立,中紀委、中組部的相關領導參加,是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對各省份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的環境保護督察。組長由現職或近期退出領導崗位的省部級干部擔任,副組長由環保部現職副部級干部擔任。
如此次進駐河北的中央環保督察組,組長是周建,副組長是翟青。周建此前為環保部副部長,翟青現為環保部副部長。
而此前翟青在介紹中央環保督察組的特征時,后也提到一點:強調督察結果的應用。在督察結束以后,重大問題要向中央報告,督察結果要向中央組織部移交移送,這些結果作為被督察對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