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英部長級能源對話”近日在英國倫敦召開,中國電建集團所屬水電總院與英方可再生能源辦公室共同簽署《中英海上風電產業合作指導委員會合作協議》。
此次對話中國國家能源局與英國能源與氣候部續簽了能源合作諒解備忘錄,相關企事業單位在海上風電、民用核電等領域簽署了5項合作協議。在中英兩國外交關系進入黃金時代之時,此次能源對話將兩國能源領域合作全面推向新的高潮。
此次對話會由中國國家能源局和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共同主辦,代表團參加了能源改革、核能、風電、新能源技術四個分論壇。在海上風電分論壇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朱明副司長、英國能源與氣候部清潔能源司司長邁克爾·路特參會并發表致辭。水電總院易躍春副院長作主旨發言,詳細介紹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情況及成本下降的趨勢、機遇和挑戰。
雙方共同成立中英海上風電產業合作指導委員會,下一步,雙方將在兩國能源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以合作協議為框架基礎,以加快風電行業的發展,全面務實推進中英海上風電產業合作,并為業界打開巨大的投資機會。
位于不列顛群島上的英國,被北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所包圍,擁有非常長的海岸線資源。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英國擁有大的海上風電市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超過海上風電裝機總量的一半。2014年數據顯示,海上風電總裝機規模突破700萬千瓦,英國的裝機容量占52.3%。
英國海上風電產業起步晚于丹麥及瑞典等國,但憑借政策支持體系實現了海上風電快速發展。2002年,英國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以取代《非化石燃料義務政策》中對化石燃料電廠征稅補貼非化石能源的原有制度,由此成為世界范圍內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主要代表之一。英國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要求電力企業供應的電力中必須含有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這一比例初在2003年設定為3%,并不斷調整提高,在2010年上升到10.4%,并計劃在2015年進一步提高到15.4%,蘇格蘭政府則計劃在2020年提高到40%。
2013年,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BIS)發布了英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戰略《海上風電產業戰略——產業和政府行動》,旨在通過政府和產業界的攜手合作開發英國海上風電,并提供必要的工具以支持英國海上風電供應鏈的大規模投資,提高捕捉英國及商業機會的意識,提供創新和競爭環境以降低成本。該《戰略》預測,到2050年,英國海上風電創新有望為產業節省450億英鎊的成本,并創造180億英鎊的業務。
海上風電在英國可再生能源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為加大對海上風電支持力度,英國規定1兆瓦時海上風電電量可以獲得1.5個可再生能源義務證書,并在2011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義務:發電商指導》中將這一標準提高到兩個證書,大大高于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海上風電企業從可再生能源義務證書市場交易中獲得更多補償。2012年,英國頒布《能源法案草案》,提出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政策——差價合約政策的初步框架。從2014年起,裝機容量高于5兆瓦的發電商可以在配額制與差價合約政策之間進行選擇。差價合約就是固定電價制度,即成立國有的差價合約交易公司,在上網電價由供求關系決定從而不斷波動的情況下,由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與差價合約交易公司自愿簽訂購電協議,無論上網電價如何變化,發電企業售電均采用合同規定的執行價格,差額由國家補貼通過差價合約交易公司支付。根據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確定的差價合約終執行電價,2014—2018年間海上風電的電價為140~155英鎊/兆瓦時,處于較高水平,為海上風電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還處在一個比較前期的階段,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許多前期建設的項目如今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工程拖期、施工難度大、運行設備的腐蝕等。目前,中國的海上風電開發成本大致是陸上風電開發成本的2倍。
中國目前海上風電發展遠遠滯后于規劃目標,而英國海上風電發展卻在一枝獨秀?,F在,已經建起來的海上風電場中,英國占據7座,而中國在海上風電方面的進展卻緩慢,2010年完成招標的4個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到2013年才核準。海上風電的前景和現實呈現出了冰火兩重天。